你们还记得《甄嬛传》中那个长相酷似纯元、性格英气酷似华妃的玉娆吗?
玉娆原本为甄玉娆,因为姐姐甄嬛回宫,赐姓钮祜禄氏,玉娆也便不再姓甄,而是“钮祜禄.玉娆”。雍正初见小姨子,便喜欢上了玉娆,奈何玉娆的心思并不在雍正身上,每次在雍正对自己示好的时候,都会直接拒绝,不给雍正留一点机会。
虽然玉娆曾当着慎贝勒允禧的面说:
宁嫁与匹夫草草一生,也绝不入王府宫门半步!
但玉娆还是喜欢上了年龄相当、还颇有才气的允禧,在姐姐甄嬛、苏培盛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得偿所愿,嫁给了允禧为正妻。
而允禧,也在后来被雍正晋封为了慎郡王,如此玉娆便成为慎郡王嫡福晋。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慎郡王允禧的嫡福晋并非钮祜禄氏。
《甄嬛传》中甄嬛的历史原型是雍正皇帝的熹贵妃、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孝圣宪皇后在雍正还是皇子时,便已经入王府侍奉在雍正身边,只是为地位最低的侍妾格格而已;康熙五十年生下了雍正帝的皇四子弘历。
孝圣宪皇后从未像剧中那样得雍正帝如此宠爱,也没有生下胧月、弘曕与灵犀这三位皇子公主,而是仅有弘历这一个儿子。而便是因为弘历,孝圣宪皇后真正做到了母凭子贵,雍正刚继位便封熹妃,雍正八年晋封熹贵妃,次年统领六宫;儿子乾隆继位后,孝圣宪皇后真正成为“福禄寿”皆全的皇太后。
而甄嬛的历史原型——孝圣宪皇后,确实也有两个胞妹:
二妹,嫁给了汉军正蓝旗出身的生员郑廷辅;
三妹,则是嫁给了满洲镶白旗出身的刑部笔帖式马金泰。
而,孝圣宪皇后的三妹,便是剧中甄玉娆的历史原型之一。
可能有人会问:孝圣宪皇后,毕竟是雍正帝熹妃、熹贵妃,尊贵的皇子生母;儿子继位后还是皇太后,两个妹妹所嫁之人的出身怎么都不高呢?
很显然,孝圣宪皇后与两个妹妹的年龄差距都不是很大,孝圣宪皇后的母族原本属于镶白旗满洲,是胤禛的属人;正因为如此孝圣宪皇后得以入胤禛的府上为侍女,后被胤禛收为妾室,为侍妾格格。
按照出身,孝圣宪皇后一开始都仅为侍妾格格,她的两个妹妹嫁给生员、笔帖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毕竟在大清,不管是皇帝选妃、皇子选福晋,还是世家联姻,首先看的便是门第出身
若是孝圣宪皇后的三妹较为年幼,是父亲凌柱老年得女的话,便大不一样了。
毕竟孝圣宪皇后在二十余岁时,便已经封熹妃,四十余岁时已经为皇太后。
哪怕是熹妃的妹妹,作为雍正帝的小姨子,都有与勋贵家族联姻的资格。
既然慎郡王允禧的嫡福晋,并非孝圣宪皇后皇后三妹钮祜禄氏,那么是谁呢?
允禧嫡福晋的出身并不高,是佐领祖建纪的女儿祖氏。
而雍正帝之所以会挑选祖氏为允禧的嫡福晋,其实这跟允禧自身也有关。
允禧的生母熙嫔陈氏,是民籍汉女出身,因为出身的缘故,陈氏即便生下皇子在康熙朝时也是没有任何封号的庶妃;一直到雍正帝继位后,陈氏才被尊为皇考贵人,乾隆皇帝继位后,晋封熙嫔
生母出身低微,直接影响了允禧在大清的地位。
所以允禧跟几位同样生母是民籍汉女出身的弟弟一样,在康熙朝时没有任何封爵的光头阿哥,到了四哥雍正帝继位后,才慢慢地有了封爵。
雍正八年,20岁的允禧被封为了固山贝子,在贝子爵位上仅三个月的时间允禧再次被晋封爵位,被晋封为了多罗贝勒。
与差不多出身的异母弟弟们相比,其实允禧的爵位已经不低了。
不过允禧在正式封爵之前,便已经娶妻了。
生母仅为贵人的位份,允禧还只是一个光头阿哥,而且向来默默无闻,雍正帝能够将祖氏指婚给允禧为嫡福晋,也确实无可厚非。
不过祖氏的出身,确实与其他差不多年岁的妯娌相比,要逊色的多:
康熙第二十三子允祁,娶富察氏为嫡福晋,为司务纳思泰的女儿,出身八旗;
康熙第二十二子允祜,娶伊尔根觉罗氏为嫡福晋,为侍郎双喜的女儿;继福晋为乌雅氏,内大臣兼尚书海芳的女儿,孝恭仁皇后的族侄孙女。
康熙第二十四子胤祕,娶乌雅氏为嫡福晋,为内大臣兼尚书海望的女儿,孝恭仁皇后的族侄女。
康熙第二十子允祎,娶博尔济吉特氏为嫡福晋,为阿拉善亲王阿宝的女儿
而祖氏,不仅在出身上逊色,在子嗣上也并不如人意:
允禧的一生中,一共生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但祖氏仅生下了一位嫡女,并无嫡子出生,而且祖氏是在其他的侧福晋接连生下子女的过程中,好不容易才生下一个女儿:
雍正五年三月,允禧的侧福晋周氏,头等侍卫六格的女儿,生下了允禧的长女,长女四岁夭折;
雍正五年七月,允禧的侧福晋瓜尔佳氏,员外郎博色的女儿,生下了允禧的次女,次女在乾隆七年时封为了县君下嫁蒙古和亲,68岁高寿而终;
雍正六年二月,允禧的侧福晋吴氏,生下允禧长子弘昴,只可惜弘昴15岁时早逝;
雍正九年,侧福晋周氏,生下允禧次子弘询,弘询19岁早逝;
在允禧已经有两女两子出生后,祖氏终于怀孕,生下了允禧唯一的嫡女。
之后,祖氏再没有怀孕生下一儿半女,仅有一个女儿可以依靠。
雍正十一年,允禧侧福晋周氏,生下允禧的第四女,第四女年仅9岁夭折。
也就是说,允禧六个子女中,仅有次女与唯一的嫡女得以长大成人、并且比较长寿;而且虽然允禧的次子弘询活到了19岁,但是并未留下子嗣,如此一来允禧这一脉便无人承袭爵位。
允禧与侄儿乾隆皇帝同年所生,二人曾一起读书,自然感情不同于旁人;而且允禧在书画上的造诣颇深,乾隆对其评价极高。如此乾隆自然不忍二十一叔后继无人,所以便将纯惠皇贵妃苏佳氏所生的皇六子永瑢,过继给了允禧,为允禧的嗣孙。
也就是说,皇六子永瑢也是慎福晋祖氏的嗣孙。
其实祖氏的一生,并不是很顺心,除了在子嗣上不尽如人意外,她还还要为夫君的仕途而操心。
允禧从小便淡泊名利,并不喜朝政,一心只在笔墨丹青的文人雅事上,还时常外出游历。不管是雍正朝,还是乾隆朝,允禧似乎都没有担任过什么重要的差事:
雍正十一年时,已经为贝勒的允禧,同十八哥果亲王允礼一起办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事务;
雍正十三年乾隆皇帝继位后,允禧正式担任正白旗汉军都统,并且进爵为慎郡王。
乾隆四年时,在内廷行走;
乾隆七年时,协同大学士鄂尔泰冲任玉牒馆总裁,并且负责编纂《玉牒》。
因为夫君虽然封爵郡王,但是并没有什么正式的差事,府上的一切开支都依靠宗室的俸禄银子;如此慎郡王王府,便成为京城所有王府中数得着的清贫。
为了夫君,为了王府,祖氏曾多次入宫,想要通过频繁走动的方式,能让皇上想起慎郡王王府,能够给夫君一些正式的差事。但是祖氏此举并未起到什么作用,被乾隆的宠妃拒绝了,毕竟皇上最厌恶便是“前朝与后宫来往”。
如此祖氏,便陪同夫君过了大半辈子简朴的生活。
好在祖氏的女儿嫁的还是不错的,女儿长大成人后被封县主,嫁给了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桑斋多尔济。桑斋多尔济的出身,还是很值得一提的:
桑斋多尔济的生母和硕和惠公主,是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的嫡次女,雍正帝的养女;
桑斋多尔济的祖父丹津多尔济,被封和硕智勇(曾被削爵但很快恢复)亲王,战功赫赫;
桑斋多尔济的堂伯父敦多布多尔济,是康熙皇帝的女婿之一——固伦恪靖公主的夫君;
正因为如此,在桑斋多尔济幼年失去父母后,曾由固伦恪靖公主抚养过一段时间。
固伦恪靖公主去世后,桑斋多尔济便被接到了京城,由怡亲王府抚养。
到了乾隆皇帝继位后,桑斋多尔济入宫同皇子们一起读书。
若是按照辈分的话,桑斋多尔济还是乾隆皇帝的表外甥。
也就是说,祖氏的女婿,从小便生活在京城。而且在乾隆三年时,尚且只有8岁时便承袭了札萨克多罗郡王爵位。在娶了祖氏嫡女后,便有了多罗额驸之尊。
而且桑斋多尔济还是很得乾隆皇帝器重的,曾多次随军出征立下战功,被晋封亲王(后被削爵);女儿能嫁如此一位出身显赫的夫君,祖氏也可心安了。
而且祖氏这唯一的女儿很是长寿,活到了乾隆六十年,终年68岁。只是这些祖氏很可能已经看不到了,祖氏究竟哪年去世,史料中并无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