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说说,认真追剧、专注剧评品人生百味,愿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挡万千生活不易。
方周,在《水龙吟》里是一个活在众人记忆里的人,是江湖中拯救苍生的正义化身,是唐俪辞和柳眼心中敬爱的师兄,也是信仰般的存在。
在这部剧里是没有神的,但是方周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善是具象化的,不仅仅是心中存善,而是告诉人们善究竟是如何做的。
方周的善是知行合一的善,谓之大善。

他教唐俪辞《三字经》,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相信吗?方周是真正地做到了相信。
方周救下唐俪辞,发现他的额间有若隐若现的额印,那额印和一阙阴阳的额印几乎一样,而且方周探出他的武功,也和一阙阴阳一样。
方周是和一阙阴阳对战过,并且存世的人,对那个祸乱人间的一阙阴阳,方周比旁人更为熟悉,感受也更为真切。
所有人看到唐俪辞和一阙阴阳的相似,都会认为是一阙阴阳的重现,即使不是重现也是和一阙阴阳有关的人,意味着要带来灾祸。
人人惧怕,得而诛之,世人错了吗?没有错。

错的是人们的固化思维,这一点可以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提到的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来诠释。
方周救唐俪辞的时候,他不过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在方周眼里,还是一个孩子。
方周相信人性本善,他会惊奇这个孩子和一阙阴阳有关系,却不会惧怕,而是想到了,这个孩子身上的力量,是不是也可以变成助人的善意,而不是一阙阴阳祸乱之力。
他这样想的,也是如此践行的。用他的耐心和包容,让唐俪辞放下戒备心,让唐俪辞学会抚琴吹笛,让唐俪辞明白善恶、道义以及为人处世。
这是方周的智慧,善良要有智慧兜底。没有智慧的善,是愚善,是好心办坏事。

方周在大战一阙阴阳的时候,被其所伤,那一股恶气无法消除,还在消耗方周的生命。
唐俪辞大胆提出用往生谱救方周,一语惊四座。
要知道,往生谱是一阙阴阳的武功,他用往生谱吸取别人的功力,所以往生谱被世人视为邪功。
唐俪辞之所以提出这个方案,是因为他有自愈能力,用往生谱的过功,将方周身上的恶气过给他,然后他再消除,这是唯一救方周的方法。
柳眼和傅主梅,听到唐俪辞说往生谱,大为惊骇,认为唐俪辞提到邪功很有问题。方周也断然拒绝唐俪辞的提议,说他坚决不练这样的邪功。

让方周没想到的是,唐俪辞的反应非常大,他几乎崩溃。按照大家的说法,往生谱是邪功,那他会这门武功,是不是他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唐俪辞的情绪激动,让方周重新审视这件事情,这是方周的清醒。
他意识到自己的武断和片面,伤到了唐俪辞心中最为脆弱的部分,这也是方周让唐俪辞感受到大善的另一种方式。
方周答应了唐俪辞的提议,他开始修习往生谱,但是他让唐俪辞保守秘密,这也成为后来柳眼误会唐俪辞的地方。
在方周修炼了往生谱后,他才发现这门武功本身没有问题,并不是邪功。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也会发现,即使是方周,一个近乎完美的君子,也有不明的时候,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
这是方周的清醒,善良要有清醒设置边界。失去清醒的善,是不明的善,是滥好人。
不得不说,这部剧里的人物塑造都很立体丰满,并且是去神化,这一点尤为惊艳,所以记得要对唐俪辞祛魅哦。

方周虽相信人性本善但也深谙人性。
唐俪辞很不解,在他看来,既然往生谱不是邪功,他和方周修习也是为了救治方周,为何不能让柳眼和傅主梅知道?做的明明是好事,为何不能大大方方地说给世人听?

方周告诉唐俪辞的话,有三重意思。
第一重,自己可以提升认知和格局,却无法要求别人也有同样的认知和格局,每一个人都是神州大地的普通人。
第二重,是人,就有七情。自己讲出来的话,只是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思,却无法左右,听者的情绪和感受。他们可能会惊讶,会恐惧,会不理解。
最后一重,想要明白和接纳这些事实,就需要自己也游遍神州,经历七情,才能与人共情,才能知道人性的广度和深度,看清人性绚烂和幽暗的两面。

这里,也可以看到,唐俪辞在周睇楼的七年,也只是开鸿蒙,而真正的悟道之旅,是从离开周睇楼的那一刻开始的。
这是方周的通透,善良要有通透掌舵。深谙人性才能给出真正的善,谓之大善。
我们常说善良要带锋芒,是小善,真正的大善,如方周,如唐俪辞。

又想起罗曼·罗兰的那句经典之语,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图片均来源于电视剧《水龙吟》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