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商业观察
文/德黑兰
三年三季,归来依旧锋芒不减。
没错,说的就是《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以下简称《唐诡3》)。开播首日内容热度峰值刷新爱奇艺站内电视剧首日历史纪录,不仅升温速度远超系列前作,更以13.4%市占率一举冲顶云合日榜;开播第4天成为爱奇艺年度第五部热度破万剧集,并罕见带动IP全系列共振,使“唐诡”三部曲一举包揽爱奇艺电视剧飙升榜前三。

不仅如此,《唐诡3》在口碑上也有力承接住了系列的高品质底色,豆瓣开分8.1,且播出至今分数始终稳定。
热度、口碑双在线,《唐诡3》用实打实的数据充分印证了爱奇艺持续制造爆款与培育长线IP的双重能力,同时也让“唐诡”IP的商业价值迎来多维爆发,不仅已成功吸引爱他美、丝塔芙、度小满、东阿阿胶等40余家品牌入驻合作,还与康师傅、挪瓦咖啡等10余家品牌达成多样化IP授权合作。
然而令人玩味的是,相同的故事也在短剧赛道同步上演。
就在《唐诡3》官宣热度破万的同一天,红果短剧发布战报,宣布《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3》(以下简称《太奶奶3》)观看量突破20亿。而截至发稿,“太奶奶”系列在红果站内的累计观看量已超80亿,《太奶奶4》的预约量也逼近500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长,一个短,在IP系列化开发这一行业“老大难”问题上,同被称为标杆之作的“唐诡”与“太奶奶”,究竟谁更能提供普适参考?
殊途但同归
无论长剧如何“向短”压缩节奏、短剧如何“向长”拔升高度,它们核心遵循的始终是两套截然不同的逻辑系统,在创作理念、传播机制与商业模式上都有清晰的差异化路径。
明确了这一点再来看“唐诡”与“太奶奶”,便不难发现,二者虽均将世界观构建视为系列化开发的核心,但实现路径却大相径庭,而这种差异的根源,正是长短剧内容属性的天然分野。
从《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到如今热播的《唐诡3》,“唐诡”系列始终在以“诡”为核心牵引,既铺陈光怪陆离的奇案诡事,也深挖背后人性的幽微与光亮。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从未止步于“诡案”的模式化重复,而是不断通过大唐世界观的拓宽、人物弧光的延伸以及历史语境下持续增厚的现实关照,让每一部续作既是对前作的紧密呼应,更是一次扎实的自我迭代与升级。
如此,“唐诡”系列才得以实现流量和声量的并行成长,进而沉淀化身为一个亲密的陪伴体,一个兼具辨识度与影响力的文化价值符号。
另一边,短剧“太奶奶”系列虽也在以“重整家族荣耀”为核心持续构建统一世界观,但路径更偏重情绪钩子的高频复用。

以《太奶奶3》为例。该剧虽在前作基础上发展延伸了“老三失忆”、“英宝晚恋”等支线,并通过给主角容遇增添参加航天项目、发射火箭等高光成长情节,增强自身在民族大义上的立意表达,但整体还是从“十八岁太奶奶”这一极具冲击力的身份设定出发,通过持续放大“护孙人设”与“打脸节奏”两大核心锚点,向观众输送即时且强烈的高浓度爽感。
或者可以更直白地说,“太奶奶”系列构建IP宇宙、丰富世界观的核心方法论,是将情绪价值置于故事价值之上。
一深一快、一重质一重感,殊途但同归。
“唐诡”与“太奶奶”目前都讲出了一个能够被长期“续写”的故事,而它们的系列化实践也共同指向了一个愈发清晰的行业趋势——长短平台的内容竞争正在从“单部爆款”加速转向“IP生态”的全新阶段。
长短竞布局
不难发现,今年以来爱优腾提及“系列化”的频次显著提升,在布局与投入上的加码态势也愈发明显。
目前,爱奇艺对“唐诡”系列的制作已规划到第五季,并且在尝试开启“长加短、横加竖”播出形式。据悉,由原班人马出演的横屏短剧《唐诡奇谭》预计接力《唐诡3》在爱奇艺播出,同时爱奇艺还将排播《唐诡奇谭之长安县尉》《唐诡奇谭之九重楼》等竖屏短剧对“唐诡”IP进行世界观补充。
“唐诡”系列外,爱奇艺还在与长信传媒从东方神话史诗切入发力构建“烟雨宇宙”,首部作品《烟雨神游记》目前已经开机。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在采访中透露,后续开发上希望能实现“隔年一部《唐诡》、隔年一部《烟雨》”的节奏,每次开机直接筹备两季。

优酷方面,针对因《暗河传》再燃热度的“周木楠少年江湖宇宙”,平台已确定将于每1-2年推出一部大型主线作品,并不定期上线集数更短的番外篇。目前,《暗河传2》已启动开发讨论,作为《少年歌行》续作的《少年歌行之南明离火》也在稳步推进剧本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优酷与TVB共同出品的爆款港剧《新闻女王》续篇《新闻女王2》,近日上线后再次凭借快节奏剧情、熠熠生辉的独立女性形象、犀利毒辣的金句输出,以及对港剧经典DNA的精准拿捏与扬长避短,掀起了一股追剧热潮。

对比爱奇艺、优酷,背靠阅文庞大IP库的腾讯视频在“系列化”布局上的路径更为聚焦,即以“迷你剧”与“季播化”为核心持续深耕探索,除了正在稳步推进的《三体》系列、《异人之下》系列以及“尾鱼宇宙”等成熟IP,其还在以系列化、季播化模式推动无限流题材新作《十日终焉》以及男频顶级网文IP《剑来》落地。
其中,腾讯视频与闲工夫文化牵手推出的“尾鱼宇宙”新作《枭起青壤》已定档11月22日首播,由腾讯视频与开心麻花、新丽电视共同出品的《剑来》也于近日官宣主创阵容并开机。
而在长视频埋头深耕的同时,短剧市场的系列化开发也在红果短剧的牵头下,呈现出了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
除了开篇提到的《太奶奶4》以及《云渺5: 天道终局》《家里家外》《一品布衣》《真千金她是学霸》《夫人她专治不服》等不少平台今年新出炉的爆款,都已开启续作预约,其中同样由李柯以、王培延合作出演的《夫人她专治不服2》,预约量已破500万。
必选项如何成为必胜项?
为什么都要争?原因无非那句经典老话——无利不起早。
短剧以及短视频对用户注意力的持续分流,还在不断给长视频的向上生长“上强度”。与此同时,红果短剧的增长虽然依然强悍,却亦面临着用户成长的天花板效应,以及河马短剧等同行紧追不舍的竞争压力。

谁的日子都不轻松。
想要破局,制胜关键就在于把喊了许久的长期主义故事真正做出彩。而参考“庆余年”系列等过往成功案例,IP系列化开发无疑是最直观、最高效的路径。
这一背景下,长短平台竞相布局“系列化”,显然不是简单的内容策略调整,而是平台战略的根本性转变,意在锻造一套既可持续生长又能反哺创作的长效生态,为自己在未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引力场”。
然而,《唐诡3》与《太奶奶3》在长短剧市场的同步双开花,虽再次让行业看到了这一“老大难”问题的破解希望,但并不意味着这一平台“必选项”已经成为“必胜项”,长短剧究竟谁更懂“系列化”也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不过,尽管任何成功都很难直接复刻,但其核心精髓却可提炼借鉴。而透过“唐诡”“太奶奶”以及“新闻女王”系列,我们能从中清楚获得两大普适参考:
其一,唯有在保证内容确定性叙事的基础上守住差异化底色,让续作既延续IP记忆点,又承载活色生香的新内容增量,才能避免系列化沦为“消耗IP”。
其二,无论是借人物弧光的长线铺垫打造养成感,还是以反差人设去激发、调动观众情绪,唯有筑牢情感锚点,IP的生命周期才能更持久,打动人心的力量才能更深厚。
最后,文娱君想说,这场跨越长短赛道的“IP生态”之争,不是一次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平台能跑多远,不取决于某一段的奔速,而取决于谁能更好地跳出短期流量思维,在内容打磨、用户运营、商业协同等方方面面,保持着稳扎稳打的节奏与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