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衰竭通常会出现乏力、黄疸和腹水等症状,详情如下:
1. 乏力:患者常感到身体无力,容易疲劳。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合成能量所需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此外,肝脏还负责分解和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肝衰竭时这些代谢产物会积聚在体内,影响身体正常的代谢过程,进一步导致乏力。
2. 黄疸:患者的皮肤、眼球和黏膜呈现黄色,这是由于肝脏无法正常处理和排除体内的胆红素造成的。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产生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其转化为胆汁并排出体外,但在肝衰竭时,胆红素无法被充分转化和排泄,导致其在体内积聚,从而引起黄疸。
3. 腹水:患者腹部出现明显的水肿,这是因为肝脏衰竭时,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尤其是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到腹腔中。此外,肝脏对于维持血浆蛋白的合成功能也受到损害,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进一步导致液体在血管内外的平衡失调,形成腹水。
除了上述较为常见的症状外,慢性肝衰竭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肝性脑病、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肌肉萎缩、脾肿大等。肝性脑病是由于肝脏无法正常代谢和清除体内的氨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认知障碍、行为异常等。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肌肉萎缩则是因为肝脏衰竭时,合成肌肉所需的蛋白质减少。脾肿大是由于肝脏功能减退导致门静脉高压,使得脾脏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