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1975年这个故事起点对俞乐山、盛雪竹等人意味着什么,我也明白曲芳菲在这个时候离开意味着她错过了什么,我甚至明白这些直到今天依旧在某些场合讳莫如深的话题,能被《依依向北风》描写到这种程度已经实属不易。
可我却万万没有想到,原来如昙花一现般出场的肖主任,竟然成为这个故事中最大的反派,成为一个让人还没有来得及发泄便匆匆下线的反派。
作为一部接档热门谍战剧的年代剧,《依依向北风》这种涉及1975年前后时间节点的故事本身就不那么讨喜。
如果将历史原封不动搬上荧幕,势必会面临各种奇奇怪怪的窘境;如果对历史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美化或忽略,将会被曾经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人,以及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年轻人所诟病。
毕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依旧如今天这般强敌环视的年代,无论是抛妻弃子的乔正君,还是将亲生孙女拱手送人的乔妈妈,真就是一对丧尽天良不干人事的母子吗?
也许这样行为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真就是天理难容的猪狗不如之人,可在1975年前后这样一个敏感的时间节点,在大多数人还没有从疯狂中缓过劲来的时刻,又有多少单亲妈妈敢于把儿子未婚先孕生下的孙女抱回家呢?
也许我们会对曲芳菲这个傻姑娘的选择难以理解,也许我们会对俞乐山为了白月光承受所有责难无法释怀,也许我们会对乔正君脚踏两条船嗤之以鼻,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这所有一切呢?
《依依向北风》真正的故事远没有开始,这段让所有人感到窒息的故事,只是为了1975年之后那充满希望的时代做铺垫,即便这样的开局几乎称得上天崩开局。
或许除了只提到过两次倒台的那四个人之外,无论是今天的我们还是曾经的他们都不会找到一个真正的大反派。
当这个祸乱了一整个时代的四人小组倒台之后,当历史逐渐开始回归正轨之时,当所有人都心怀希望与梦想踏上回城的道路时,又有谁会去深究俞乐山对待孩子那若即若离的态度?又有谁会在意曲芳菲竟然跟俞乐山结成夫妻这件事有多么的不合常理。
最终,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几乎让人无法表达情感的结局,一个让人内心深处感到无比压抑的结局。
曲芳菲因难产死在了手术台上,她和乔正君的女儿暖暖,成为一个被奶奶和爸爸抛弃弃婴(即便有好人家收养)。
即便唯一在乎暖暖的盛雪竹,也因为只是她的大姨,最终在前途与亲情面前无奈之下选择了前者。
可面对这所有的一切,面对这一群在今天这样一种环境之下毋庸置疑都是大反派的角色,我竟然无法将他们视作反派,甚至连一句稍微恶毒的咒骂都说不出口。
面对这样的开局,面对这样的结局,或许只有庄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能解释这一切,可当我用“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替剧中人找到解释与借口时,又有谁会解答与安抚我心中的难过与痛苦呢?
相比起有帅哥美女抚平虐心感的仙侠剧,在《依依向北风》中,不仅唯一“美女”曲芳菲匆匆下线,更是没有一个男性角色可以用“帅到掉渣”来形容。
面对这样一种没有视觉冲击的现状,几乎所有的观剧体验只能聚焦在剧情与人物本身,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我该对哪个角色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我该对哪个人物飙出心中所想的脏话?
可思来想去,即便我站在盛雪竹的角度,当长大的我亲自经历了那个时代之后,真能像爸爸担心的那样,将“逼死”自己妈妈的白玉飞,视为一生之中不共戴天的杀母仇敌吗?
如果我站在乔正君或者他妈妈的角度,即便我同样会有一个失去妈妈的女儿,我真能无所顾忌、不管不顾的将女儿或孙女接到身边来吗?
面对这样一种没有反派的神仙剧情,面对这样一种无法发泄心中不忿的尴尬境地,《依依向北风》或许远比接档的谍战剧更加虐心。
至少在谍战剧中,我们还有一个天杀的谷正文可以咒骂,即便他最终的结局是病逝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可至少不会像《依依向北风》这般连个可以咒骂的对象都找不到,也不会因为无法将乔正君和他妈妈视为反派而感到无比憋屈。
当所有人都不看好这部籍籍无名的年代剧时,当所有人都对这部《依依向北风》嗤之以鼻时,当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部胡编乱造的电视剧时。
笔者却从中看到了某种让大部分电视剧汗颜的东西,也许艺术从来都不是只有黑与白,也许灰色才是艺术的主色调,也许只有像《依依向北风》这种没有绝对好人与坏人的故事,才是值得我们细品、再细品的年代剧佳作。
关于《依依向北风》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