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间一种常见的高危疾病,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母婴生命。
子痫前期是指在怀孕20周后,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但没有抽搐和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母体免疫系统异常、子宫内膜血管异常、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约30%的患者会进展为子痫,甚至可能导致母婴死亡。
子痫前期的主要症状包括: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疼痛等。在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伴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或尿蛋白尿试验2+以上。
治疗方面,子痫前期的目标是控制血压、减轻水肿、维持正常的胎盘灌注和胎儿发育。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利尿剂等,但需注意对胎儿的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紧急分娩或引产。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子痫前期是预防其发生的重要措施。此外,孕妇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有助于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