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拿到了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他发现的现象是“细胞自噬”。
这是一种“疯狂”的原理,说人体内的细胞在感受到饥饿时,会把体内的无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吃掉,这样一来,身体既不会有饥饿的感觉,细胞也保持了年轻的活力。
如此说来,一天吃一顿饭好像是可以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美国康奈尔大学以老鼠为实验对象,测试“热量摄入限制”,分为了正常进食区和减少30%摄入区,同样的生长环境,得出的结论,是少吃者能够延长30%-40%的寿命。
猕猴也没能逃过成为“小白鼠”的命运,1989年威斯康辛大学以其为观察对象,跟踪了二十年,用真实的数据证明了少食者比正常饮食者的存活率高30%。
大差不差的实验数据,让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在保证必要营养的前提下,减少25%-30%的摄入热量,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效果应是28%,差不多就是二十年。
科学家明明说了前提,结果大家只看到了一句话,少吃能够延长寿命,如此断章取义,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不可取的。
有男子体重220斤,为了减肥,他一天只吃一顿饭,想着“少吃又能减重又能长寿”,结果三个月过去,基本看不到效果。
当然,没看到效果是最终的,三个月的“节衣缩食”,男子确实瘦了30斤,不过刚正常吃了两顿饭,体重就回去了。
辛苦三个月,两天回到解放前,这对人的打击实在太大,男子没有办法就来到了医院,针对他的情况,医生说了一句极其具有诱惑力的话:吃饱才有力气减肥。
可这吃饱,可不是被大鱼大肉毫无节制的塞满,而是有由蔬菜、粗粮、瘦肉分区而设。
减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靠节食达到这一要求,很难长久坚持,真正能让人瘦下来的,是摄入对身体有营养的物质,诚如这个道理,少吃确实可以延长寿命,但在这如何吃上,却是相当有讲究的。
早饭肯定是要吃的,因为不吃早饭,会影响寿命!
这就像“万事开头难”,早餐是生物钟开始运转的头,头没开,接下来的一天,身体的“工作”是很容易乱套的,以血糖为例,经过一晚上的消耗,体内剩下的血糖已然不多,倦怠、疲劳的情况,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由于没有新鲜的能量补充,身体内原本的血液也会出现粘稠的情况,心脑血管堵塞等各式各样的毛病就会冒出头来。
早饭肯定要吃,最好还要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也就是科学家所说的“保证必要营养”,一碗燕麦粥、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种蔬菜、一小把坚果,这一套,算是将需要的营养都给满足上了。
需要补充的一句,挑任何一个品类过量的吃,都是无法达到平衡的条件的。
以很多人典型的思维佐证,很多人一想到减重,第一反应就是不能再吃主食,更有甚者,肉也不吃,吃饭就只吃蔬菜和水果。
这是不健康的,也是错误的思想,有些水果对增重起到的效果,不一定比主食差,就说瓜子,吃一斤就相当于喝了一两的油。
无论是想保持苗条的身材,还是想要通过饮食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合理的饮食习惯都是必要的。
正常的成年人,每顿饭的主食可以以自己的手为丈量,一捧就是合理的,蛋白质的话,满足两个掌心的量就够,再说蔬菜,两拳就差不多,脂肪也是要吃的,只不过摄入量要控制在两个拇指大小。
一般率先有长寿需求的都是老年人,比之年轻人来说,上了岁数的人代谢能力确实是要差一些,那他们,既要补充营养,又如何在满足减少摄入量的前提下实现长寿呢?
与一日一餐相比,更适合中国人的其实还是一日三餐,只不过可以将每顿的饱餐改为七分饱,算下来,虽然三餐都正常进食,吃的却是两餐的量。
考虑到老年人代谢差的问题,主食的选择上,可以进行粗细搭配,燕麦、玉米可以融进日常的饮食,选择加工食物的时候,也不要选择过分精细的,因为这代表着谷粒胚乳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已经被破坏掉了。
说回有些离谱的“细胞自噬”,它存在的意义,是方便清理体内的衰老蛋白,从而保证细胞的年轻活力。
但细胞自噬的魅力,不仅在延长寿命,抗癌方面上,它也是有些作用在的。
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忙碌的工厂,偶尔也会有“失误”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自噬体会第一时间吞掉发生错误的细胞,以免发生更大的问题。
至于抗癌,则是因为人体内的线粒体在遭到破坏的时候,应急释放的活性氧是平时的十倍之多,负载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癌症,自噬细胞算是将这一问题在源头扼杀了。
但自噬细胞和人体一样,它是会随着年龄而衰老的,它不是永远都具有活力,所以进入老年之后,人更多情况下,还是要将注意力放在饮食和运动之上。
适量的运动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考虑到老年人消化比较慢,晚餐的时间其实可以适量前移,早吃比晚吃好,吃的早就会消化的快,睡眠质量才不会为此受到影响。
因为睡眠质量对长寿也是很重要的,人的大脑长期都处在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好的睡眠状态身体才会真正放松下来,投入新一天的活动时,才会有更多的能量。
饮食习惯有地区的不同,对中国人来说,一天吃一顿大概率是不够的,最好还是奉行少食多餐的原则,把该补充的营养全部补充到位,身体才能健健康的,寿命才能长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