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处决犯人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背后真实原因让人毛骨悚然!
创始人
2024-10-09 14:17:20

21世纪的影像处理方式与时俱进,许多讲述历史的影视节目大多以历史事实为脚本,在此基础上改编,因此许多电视剧中的细节大多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我们在观看电视剧时,常常会发现这么一个共同点——对于死刑犯大多给予“秋后问斩”的指令。这一道处罚指令无疑成为统治者肆意杀戮的挡箭牌,妄借天意,滥用职权行杀伐之实,为满足一己私欲,美其名曰地昭告天下犯人被处以机型乃天意授命,实在可笑至极。

除了“秋后问斩”,还有另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组——“午时三刻处斩”,听着听着疑团就在脑海里成形,为何古代统治者要在“午时三刻”处斩人犯呢?这个时间有何深刻意义?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用现代24小时计时法转化“午时三刻”的具体时间。众所周知,古代一时辰为今两小时,称为“子夜”是今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的时间段,根据这条线索往下推断,午时即中午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段。又知一刻为今十五分钟,故得午时三刻约摸是今天的中午11点45分。

那么,为何封建统治者要选择11点45分对犯人处死刑呢。

由于古代的统治者思想要比现在封建迷信得多,对于鬼神之说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午时三刻处斩犯人原因有二,其一,民间普遍认为在午时三刻阳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而处死犯人被认为是一件“阴事”,时间选午时三刻有利于旺盛的阳气冲淡引起,驱赶邪僻之事。

其二,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午时三刻的盛阳之气能使鬼魂魂飞魄散,因此,午时三刻处死的大多是穷凶恶极的罪犯,人们意欲借最盛的阳气消灭罪大恶极的凶徒及他们的魂魄,让他们“做鬼也不得”。

还有一种说法——“午门处斩”,也与“阳气”之说息息相关,古代人认为皇城午门是阳气最盛之地,所以“午门处斩”和“午时处斩”虽是地点和时刻的区别,可反映的大众思想是一样的。

当然,在民间还有这么一种说法,“午时三刻”是一个人精力最为衰微的时候,选在此时处斩可以减少犯人的痛感,以此体现统治者的人文关怀。

关于“午时处斩”的百种说法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哪种说法,终点总离不开服务于封建统治的事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突发!ASEN回应杨和苏! 太突然了。ASEN回应事件。刚刚,ASEN发文回应事件。ASEN表示不会有ROUND2了。"说唱不是...
BBC出品的英剧,豆瓣最低9分... 如果你正经历焦虑、社恐、被催婚、被误解的人生,那这部剧能让你笑出声,也能让你在笑声里偷偷流泪。这部剧...
《天地剑心》和《水龙吟》各看5... 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侵删。同末两大S+级制作迎来正面对决。一边是陈毅、李一桐主演的《天地剑...
给2025年最好的短剧排名:炙... 不知不觉,2025年已经步入10月中旬了。从《盛夏芬德拉》的电影级质感、《后宫凌云传》的精美服化道,...
全程在大足实景拍摄!微短剧《奈... 近日,全程在大足实景拍摄的微短剧《奈何奈何不逢君》正在抖音及海外平台热播,上线5天热度持续走高,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