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南北对立的时候,长江才成为天险,比如三国时期、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
南北未对立的时候,也就是华夏政权统一南北的时候,长江不仅是水运航道,还是水源地和渔业地,比如两汉、唐朝、元明清时期。
长江首次成为天险,是在三国鼎立时期,三国也是自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华夏政权首次存在长时间分裂的状态。
为什么长江能成为天险?
华夏只有两条能够完全绝隔南北的大河,就是长江与黄河,但是黄河从未被称为天险,而只有长江被称天险。
这是因为黄河无论是流量、长度、宽度、深度都不如长江,黄河甚至在枯水期还会断流,枯水期走船都困难,长江没有枯水期,一年四季不会断流。
长江的水资源总量是黄河的20倍。
长江沿岸有诸多港口城市,比如重庆、宜昌、荆州、武汉、九江、南京、镇江、芜湖、上海等,长江航道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但你有听说过黄河沿岸有港口城市吗?
长江并没有,黄河自古以来就不是重要的航道,长江才是。
长江能够成为天险主要有2个原因:
1、长江水深较深,宽度较宽。
长江平均宽度为964米,深度各个地方都会不一样,最深的地方深度是103米,平均深度大概1.5~6米之间。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最深的地方为320米,比一般的海洋还要深。
由于长江的宽度和深度数值较大,以古代的技术条件,在长江上是没法造桥的,只能以船来通行。
最为重要的是长江永远不会断水,一年四季不会断流。
黄河在枯水期会断流,而且黄河在冬天时会结冰,冬天渡黄河都不需要船,直接骑马就能过去,这是黄河与长江最重要的区别。
楚汉战争时期,韩信率军攻打魏王豹,从夏阳(今陕西韩城)用木盆、木桶代替船只渡过黄河,甚至都不用船,你让韩信到长江来试一下,根本不可能用木盆和木桶来渡江。
所以长江是天险,而黄河不是。
黄河2、南船北马。
自古以来,由于南方多水,尤其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有很多船,因此船成为重要的运输工具,而且运输费用很便宜。
而北方干旱少雨,本来就缺水,习惯于在陆地生活,马就成为重要的运输工具。
南方政权想要割据南方,必定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是地理因素决定的。
水军游弋于长江及支流之中,几乎能够到达大部分地区,掌控制水权,并以此抗拒外敌。
北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最强大的军队多是骑兵,因此南北不同,形成南船北马的形势。
北方政权基本上没有水军,想要攻打南方政权是很难的。
比如曹操攻打刘备和孙权,为了训练水军,曹操在邺城开挖了一个人工湖,这样的湖里训练出来的水军有什么用呢?完全是没用的,跟真实的水军差距很大。
曹操南下荆州后,刘琮举荆州投降,曹操才轻易得到荆州水军,这也是曹操敢于发动赤壁之战的原因。
赤壁之战时,曹操是发动了两路水军攻打孙权和刘备的,曹操自己率领一路从荆州出发,沿长江顺江而下,赵俨都督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从襄阳出发。
这两支军队的主力都是原荆州水军,即便如此,曹操在赤壁之战遇到周瑜的水军主力,首次发生交战时,也是不敌周瑜的。
如果荆州水军不投降曹操,曹操想要攻占荆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从玄武湖训练出来的水军,根本没有实战能力。
赤壁之战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北方政权想要灭亡南方政权,这么长的距离,别的地方不能渡河吗?
首先,北方政权要灭亡南方政权,必须要有强大的水军。
《晋书 列传 第十二章》: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濬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
以西晋灭吴为例,晋武帝司马炎从公元269年就开始策划灭吴,到公元280年发动战争,光是准备时间就花了11年。
为了灭吴,司马炎命令益州刺史王濬在长江上游的四川建造战船,王濬建造的连舫大船,长一百二十步,每艘船可装载士兵二千余人,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并修建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骑马。
船头画有益鸟和怪兽,以恐吓江神,战船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自古以来都没有的,王濬在蜀地造船产生了大量的木屑碎片,顺江水流到中下游,吴国发现了西晋可能在建造战船,请求早做防备,但吴主孙皓不听。
《晋书 帝纪第三》: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东西凡二十余万。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总统众军。
司马炎到底建造了多少战船,史无记载,但是以晋军灭吴兵分六路来说,战船绝对不少。
晋灭吴之战其次,晋国六路伐吴大军是这样安排的:
琅邪王司马伷出涂中(今安徽滁州全椒县、真州六合县),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今安徽和县东南的古长江渡口),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今湖北鄂州),平南交毂胡奋出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区),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今湖北荆州),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从四川率领水军沿长江顺江而下,一直打到下游的建业(今江苏南京)。
六路大军一共有五个渡江地点,分别是涂中、江西、武昌、夏口、江陵。
晋伐吴总兵力是20万人,东吴总兵力也是20万人,只是东吴军队分散各地,未集中防守罢了,晋伐吴时,东吴军队甚至没有防备。
西晋伐吴是六路出击,涵盖长江上中下游,各路进军顺利,东吴各地守将要么投降,要么逃走,很快东吴就分崩离析,仅两三个月就灭亡了,比魏灭蜀之战的时间还要短。
西晋灭吴成功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政治腐败、疏于防守、双方实力差距较大。
长江仍然是天险,只是孙皓不知道如何利用,孙皓如果有当年孙权的一半的能力,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西晋灭亡。
当年曹操数十万大军,仍然不能打败孙刘5万军队,更何况东吴全国有20多万军队,又是本地防守,而晋军虽然也有20万人,但是客场作战,并且兵力也是分散的。
从这个例子来看,北方政权要灭亡南方政权,是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渡河的,但前提是能够击败南方政权的水军,掌控制水权,否则即便渡过河也没有用。
必须有制水权才能渡江如果不能击败南方水军,没有制水权,即便渡过了长江,那这支军队如何保证补给?还不是要靠从北方来的物资再经过长江运输,在没有制水权的情况,补给线一定会被敌人切断,那渡过河的这支军队就成为没有补给的孤军,根本不需要打,饿都能被饿死。
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也是北方政权对南方政权的进攻,但是,前秦并没有占据襄阳和江淮地区,这是西晋灭吴有很大的不同。
淝水之战几乎都在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发生的,前秦没有占据襄阳和江淮,其兵众都没有抵达长江,东晋甚至都没有利用长江天险就击败了前秦。
还有一个北方政权成功灭亡南方政权的例子,就是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共51万多士兵,兵分八路攻陈,其中秦王杨俊率领中上游三路由襄阳进驻汉口,阻挡陈军从中游支援下游的建康。
行军元帅杨素从永安(今重庆奉节)沿长江顺江东下,与杨俊在汉口会和,并围歼长江中游一带的陈军。
行军元帅杨广率韩擒虎、贺若弼等将领分别出庐江(今安徽合肥)、广陵(今江苏扬州)、蕲春(今湖北蕲春北)、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围歼建康及周边陈军。
隋灭陈也是多路出军,涵盖长江上中下游,陈朝灭亡的原因与东吴灭亡类似,都是政治腐败、不加防备,实力差距也较大。
陈朝依然没能利用长江天险,其实不管是东吴也好,陈朝也罢,如果皇帝英明,政治清明,哪怕实力差很多,也能利用长江天险阻击北方军队,比如孙权和东晋,都能成功阻挡北方政权。
隋灭陈之战长江天险一直在那里,就看你会不会用了。
综合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北方政权灭亡南方政权,主要有五大进攻方向:
一是从四川顺着长江一直走,就能直达建康,建康多为南方政权都城。
二是从襄阳南下到达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是江汉平原重要的战略城池,几乎所有的北方政权攻打南方,都会走这条路。
三是从中原南下到达武汉地区,武汉古代是云梦泽的核心地区,水网密布,又是长江中游核心交通枢杻,占据这里,可以切断南方政权荆州地区与江东地区的联系。
四是从江淮一带南下经安徽安庆到芜湖一带渡江,这里离南京很近,能够从西边包围南京。
五是从江苏南下渡江攻打建康(今江苏南京),这里能直逼南方政权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