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病是指冠状动脉内的血管壁丧失弹性,导致心肌血供不足,最终引发心肌梗死的疾病。
心梗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破裂、脱落,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冠状动脉的血栓是由血小板、纤维蛋白、胆固醇和其它血液成分组成的。当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破裂或者裂口处出现撕裂时,血小板便会开始聚集在这个位置上,形成血栓。随着血栓的不断生长,它也会逐渐堵塞冠状动脉,从而造成血管狭窄或完全闭塞。这样,心肌就会因为缺氧而出现损伤,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肌梗死。
除了血栓,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会诱发心梗病的形成。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过度饮酒、肥胖、缺少锻炼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增加发生心梗的风险。这些因素会使心脏的负担增加,动脉壁受损,并促使斑块形成,增加了心梗的发生率。
需要注意的是,心梗病通常具有隐匿性和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症状可能是轻微的不适感或疲劳感,容易被忽略。因此,对于有心梗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的检查与管理,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心梗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