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7月1日报道,“牡丹江大庆数万蟾蜍大迁移,地震局称无异常”,于是又有专家前来解释,又有地震局的公开安民,似乎又有居民感到恐慌了。类似“新闻”,年年都有,似乎成了老生常谈。
蟾蜍是两栖动物,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技术科学院负责人说对了:“每年这个时期是蟾蜍繁殖、扩散时期”(恐怕不是“出来透气”)。蟾蜍的繁殖、扩散过程大致如下:从早春开始,在河沟池塘冬眠后的蟾蜍们开始产卵,水边或者水草丛中出现一片片的絮状物,其中慢慢出现无数黑点,之后变为黑褐色蝌蚪(青蛙蝌蚪略大,深灰色),鱼儿似地成群嬉戏畅游在水中。随着个头慢慢变大,先是生出两条前腿,后又长成两条后腿,然后蜕去尾巴,长成蟾蜍体态,此后也就无法长期生存在河沟里,全部要到田间去。
每年这时候,长成了的蟾蜍们,会在初夏里的某个雨天(一般是在雷雨天),一次性地全部上岸,密密麻麻很是壮观,细心看去,它们相当欢快地奔向田野。在绿色的田野里,有蟾蜍们以为食物的无数昆虫。过去南方农村比较忙碌,人们雨天外出、上学、下地时,常把上岸后的小蟾蜍们,成片踩死在泥泞中,乡中小路狼籍不堪。这些“大迁移”的蟾蜍们,都是初长成的个头相仿的小蟾蜍。假如有一定比例的成年了的大蟾蜍,似乎有些异常,否则根本不必大惊小怪。
所谓“蟾蜍大迁移”很正常,其实是个常识性的自然现象,农村孩子无人不晓,老农民们更是不屑一顾,跟一日三餐没啥两样。上网农民不算多,不会对此发出声音,假如把这类“新闻”说给他们,会被当成茶余饭后的大笑话。就跟古代农民笑话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相类似,可见现代人尤其是城里人,普遍地长期远离大自然,对自然现象已经一窍不通;孩子们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似乎个个都是阳春白雪,快把大自然当作火星了。
类似的荒唐现象经常出现,只是让人无睱顾及吧。这也算是令人沮丧的荒唐事,说明信息时代里、知识经济中的国民教育确实成了大问题,应当多搞常识性的科普教育或社会活动,多让人们经常性地走向自然去。六七十年代的儿童们,成天“野”在草木山石之间,可怜现代儿童们(包括学界),几乎是千篇一律地搞室内活动,时尚般地过虚拟生活,还把网络偷菜当乐趣!是不是太过低级了?但愿“蟾蜍大迁移”似的大笑话到此为止。
上一篇:收集十个最经典笑话
下一篇:ASP显示记录然后也取得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