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名避讳的原则
创始人
2024-09-29 07:33:12
0

古代姓名避讳的原则

《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1、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

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2、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

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3、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

清朝尤甚:凡是天下姓“丘”的,从此以后,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邱”字,并且不许发音为“邱”,要读成“七”字。于是,天下姓“丘”的,从此改姓“邱”了。到了今天,有姓“丘”的,又有姓“邱”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原来的“丘”字了。

4、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读成米或密。

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 

后来《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是如此,因为范晔的父亲叫“范泰”,所以在《后汉书》里,叫“郭泰”的,竟人不知鬼不觉地变为“郭太”了;叫“郑泰”的,也变为“郑太”了。

扩展资料:

避讳起于周,定于秦汉,盛于唐宋,极于有清,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古制,形成了完备而严苛的避讳制度。 

避讳源于古老的语言禁忌,但最终演化为维护封建政治架构的工具。它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性质,而且给人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戕害。

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避讳制度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历史的陈迹,但它所体现的封建等级观念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它所代表的“人、名合一”的迷信思想也仍有一定的市场,这与现代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避讳

中国古代皇帝的名字及同音字在当时都不能随便使用,历史上称这种规定为什么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读成米或密。

古人常需避讳,他们在小心谨慎之中总结了种种避讳方法:

改字形。有的改用同(近)义字词来代替需要避讳的字。例如汉武帝名彻,知名辩士蒯彻便改名为通。唐高宗名治,天下人便用理字替代治字。有时也可以通过增减笔画来避讳。例如邱姓先人本姓丘,但是孔夫子名丘,为避讳便加了一个耳朵。从宋代开始都要避丘字,写时往往要省去一笔,有的写作□或空格不写。

改字音。例如,秦始皇名政,所以正月的正要读作平生。有的以某字代读,读到应避讳的字时改读某。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彼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因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妇女之友什么意思? 一、妇女之友什么意思?这个称呼可以算是对那种异性朋友非常之多的单身男性,但没有一个异性和他能发展成为...
苕皮是什么谐音梗 一、苕皮是什么谐音梗苕皮是不好的谐音梗。在网络用语中会用“苕皮”用来代替一些“不和谐”的词汇,意思是...
别见笑和见笑了的区别 别见笑和见笑了的区别别见笑是在别人没有笑之前先说了,见笑了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做的不好,而让别人看到了。...
说别人是清楚的 到自己做不到的... 一、说别人是清楚的 到自己做不到的歇后语1/南瓜花扑鸡蛋------对色了。2/自己一身毛-----...
如何用成语形容一个人,自己知识... 一、如何用成语形容一个人,自己知识浅薄,还嘲笑别人无知蜀犬吠日,是说少见多怪的人。和您的意思不太符,...
准字的一半念什么 一、准字的一半念什么准字的一半这个字是 隹多音字读音:[zhuī] [cuī] [wéi]部首:隹...
同音字笑话有哪些 一、同音字笑话有哪些有一天,老实的小李连夜做了4个大木桶,第二天要背到镇上去卖,以补贴家用。一大早,...
贻笑大方的意思是什么 贻笑大方的意思是什么贻笑:让人笑话; 大方 :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
黄段子是什么意思? 一、黄段子是什么意思?俗称荤段子 也叫不健康段子 通俗就是成人看的东西二、荤段子真正的意义是什么荤段...
曹云金那段骂媳妇:我抽你奶奶个... 一、曹云金那段骂媳妇:我抽你奶奶个孙子。那段相声叫什么名字?曹云金 刘云天 说学逗唱 14:31二...